“本以为还要申请执行,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回了欠款!”
近日,樊城区法院通过“执前扣划”机制,为当事人提供了从“保全冻结”到“案款到账”的“零换乘”体验,缩短权益兑现周期,真正实现“纠纷化解提速、群众省心省力”,赢得了双方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提起诉讼追欠款
2021年12月,赵某借款给孙某50万元,还款期限届满后,孙某未还清借款。2024年12月,赵某将孙某起诉至樊城法院。诉讼中,根据赵某的保全申请,樊城法院对孙某的多个银行账户予以冻结。经过一审、二审,法院最终判决支持赵某的部分诉讼请求,判令孙某向赵某支付29万元。
信任缺失陷僵局
判决生效后,新的难题接踵而至。
孙某表示同意履行判决确定的义务,但没有其他财产,只能以被冻结的存款用于还款,坚持先解除保全再还款。赵某认为孙某有钱不还才导致其提起诉讼,解除保全后款项很可能被转移,所以坚决不同意孙某的意见,坚持先还款才能解除保全。双方因信任缺失,陷入了履行僵局。
此时,若案件因履行争执进入执行程序,不仅会进一步增加时间和金钱成本,对双方当事人都是沉重的负担,也会使司法资源陷入不必要的消耗。在得知上述情况后,一审案件承办法官孙娟联系双方当事人,积极调和矛盾,为破解僵局支招。
“执前扣划”破坚冰
为打破僵局,高效兑现当事人权益,鉴于孙某的银行账户内实际冻结的款项足以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义务,孙娟法官在深入研究案情后,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立审执协调配合,推动矛盾纠纷执前化解的工作指引》第二十二条的相关规定和精神,向双方提出“执前扣划”的方案,即由法院作出民事裁定书,将29万余元冻结款项先扣划至法院账户,然后解除冻结,再将扣划款项发放给赵某,既能消除了赵某担心款项无法及时到位的顾虑,又能避免账户持续冻结对孙某正常生活产生的影响。
法官耐心细致地向双方阐释了“执前扣划”的操作流程和显著优势,这一方案得到了双方的认可。
方案确定后,双方的疑虑得以消除。法官迅速制作民事裁定书,并高效依法办理了扣划款项和解除冻结的手续,同时将进展实时告知当事人。随着一笔笔资金的转入,一个个账户的解冻,双方当事人如释重负,孙某的银行账户恢复正常使用,赵某也终于可以拿到款项。这场因信任危机而产生的履行僵局得以圆满化解。
想当事人之所想,急当事人之所急。司法不仅仅是冰冷的判决,更是充满温度的权益保障。本案正是樊城法院落实立审执协调配合理念的生动写照,通过 “执前扣划” 机制画上圆满句号。不仅及时解决了当事人的实际问题,让当事人切实感受到了司法的温度和力度,更避免了对立情绪升级,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樊城法院将进一步落实立审执协调配合机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以更加高效、公正、优质的司法服务,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为推动法治社会建设贡献更多的司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