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法治微光,如何汇聚成照亮城市的璀璨星河?樊城区法院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法治工作的新需求、新期待,以创新实践作答:构建“走出去+请进来”“线下释+线上明”“沉浸式+滴灌式”的“三维普法”新格局,以可知可感的方式播撒法治种子,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绘就了星光闪耀的法治图景。
“走出去+请进来”:双向奔赴,精准对接需求点
“这堂法治课是一场‘及时雨’,不仅解答了行业运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也让我们感受到法院在护航新业态、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决心和行动力。”一场“网络代运营企业警示教育座谈会”在樊城区市场监管局开展。
这是樊城法院上门送法惠民生的举措之一。
社区治理痛点如何破解?企业经营堵点怎样疏通?劳动者薪酬兑现是否到位?校园欺凌事件该怎样干预?……面对社会治理的关键议题,樊城法院以“零距离”普法为突破口,聚焦不同领域、群体的法治需求,采取“重点时间节点+专项普法宣传”综合联动方式,围绕反诈、家事、劳资、道交、未成年人保护等民生热点,通过法治讲座、社区普法、访企问需、院校共建等“走出去”,既提供“解纷良方”,更传授“法治之道”。
“通过此次活动,不仅直观感受到人民法庭的工作,更深刻体会到‘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带来的基层治理新气象。”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走进法庭后的反馈,正是“请进来”普法结下的信任果实。
“走出去”播撒法治种子,“请进来”深化法治认知。樊城法院热情敞开司法大门,通过开放法庭参观、组织旁听庭审、邀请执行见证等活动,实现多角度、深层次、全覆盖的法治宣传效果。两种方式相互呼应,形成普法合力,在“送法”与“迎众”的双向奔赴中,让法治信仰落地生根,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推进基层法治建设。
“线下释+线上明”:双轨联动,直击矛盾核心点
案例是鲜活的法治“教科书”,释法是生动的普法“公开课”。樊城区法院积极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释法明理网络,让身边案例成为群众触手可及的“法治读本”,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线下,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将普法深度融入办案全程。在立案、调解、审判、执行各环节,以及庭审、调解、执行等现场,紧扣案件本身开展“伴随式”释法析理,力求将每一起案件的办理过程打造成生动的法治公开课,用群众身边的鲜活案例,引导其知法守法、依法行事,切实达到“一案一教、普法一方”的效果。
线上,着力构建自媒体矩阵,依托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发布普法案例、解读法律规定、阐明法律意义,实现“指尖普法”,为群众提供随时可看、随手可用的“掌上法律顾问”;通过“执行动态”“旁听庭审”等专栏普及法治知识;针对热点敏感案事件,及时发布新闻通稿、答记者问及专家解读文章,有效回应舆论关切、引导正面声音。
近三年来,樊城区法院共发布普法案例120余件,2篇案例入选《中国法院年度案例》,4篇案例入选省法院典型案例,“吃‘霸王餐’逃跑摔伤反向餐馆索赔案”入选中国法院博物馆《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人民法院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就展》“法治”篇章。
“沉浸式+滴灌式”:双效融合,点亮品牌闪光点
“现在开庭!”随着“小法官”手中的法槌清脆落下,一场由未成年人参与的模拟法庭活动在樊城法院庄严开启。
从书记员宣读法庭纪律,到公诉人出示证据、辩护人发表辩论意见,再到法官敲响法槌、合议宣判——这套还原真实庭审的程序,让未成年人身临其境,“沉浸式”感受法律的威严与法庭的庄重,从而在少年心中种下公正法治的种子。
樊城区法院发挥“专业+精准”的优势,以“精准滴灌”提升法治教育“大成效”。精选业务精湛、宣讲能力突出的法官组建普法工作队,打造“法心护春苗”特色品牌护“未”成长;依托“法治副校长”机制,在开学、六一儿童节、民法典普法宣传月等特殊时间节点,推出“订单式”普法服务模式,“量身定制”普法内容,深入各级校园普法百余次;开展“法院+村(社区)”联调联治活动和“法院+网格”协作联动工作,形成“一社区一法官”,以基层一线解决问题为导向,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切实提升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法律走进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明法于心,守法于行。如今,点点微光,聚而成炬,点亮一城星光。樊城区法院将持续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扩大普法受众群体,以高水平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让法治的光明照亮樊城每一片土地,也让法治的温暖惠及每一位群众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