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法院这十年丨悄悄绽放的红色“大丽花”

2022-11-11 09:07
来源: 原创
作者: 陈丽婷

我在法院这十年丨悄悄绽放的红色“大丽花”

 QQ截图20221123091233.png

 

初来乍到 恃年轻而恣意

 

2013年10月,告别公安岗位的我进入樊城区法院,意气风发,充满朝气。犹记得入职第一天,领导让我们几位新人选择工作岗位,年轻的我认为刑事案件过于严苛,不适合跳脱的自己,于是选择了民庭。自此告别“高大上”的刑事审判业务,开启了长达十年“接地气”的民事审判工作。当初入职的新鲜劲头过去,书记员机械重复的送达、开庭记录、诉讼退费、执行款领取、文书印发、装卷等工作,让已从事法律工作几年的我逐渐感到枯燥,我开始对自己的选择感到迷茫。


微信图片_20221123091243.png


2014年4月,我被任命为代理审判员,开始走上审判台,参与审理案件。这时的我,开始感谢前期做书记员的经历,送达让我在庭前就大致了解纠纷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对案件走向作出预判;庭审记录让我熟悉了庭审流程,庭前准备好审理提纲、庭审过程中提取争议焦点;装卷让我对不同类型案件的处理结果进一步学习。难忘第一次开庭时因紧张而手心冒汗、难忘向当事人送达第一份署名判决书的忐忑、难忘收到第一份上诉状时的惴惴不安、难忘第一次收到当事人的感谢短信时的喜悦……

 

见证改革 在工作中积累

 

岁月在时间的长河中静静地流淌,改革也在时势中顺应而来。

立案审查制变立案登记制带来了案件的大爆发,樊城区法院作为襄阳市城区的大法院,首当其冲。司法责任制、员额法官制的相继施行,于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法官准入门槛变高了,收案变多、结案任务变重了,法官却更有担当了,律师不再抱怨案子难立了,老百姓也不再求告无门了。“假如我是当事人”活动的开展,让法官办案有了温度。诉讼程序繁简分流,简案快审、繁案精审,提高诉讼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审判质量。裁判文书上网、电子送达、电子卷宗、“互联网+诉讼”等智能化手段的推广运用,便捷了司法的同时,也增加了司法的透明度,提升了司法的公信力。“三个规定”让打听、干预、过问案件成为历史,司法廉洁度进一步提升,真正实现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扫黑除恶”“基本解决执行难”等专项工作,更是让黑暗在阳光下无处遁行,让失信被执行人成为过街老鼠,让社会更加和谐、安定。

于我而言,在改革的洪流中,我从来不是旁观者,而是亲历者。我不再审理案件,不再将裁判文书拿给院、庭长审批签发,不再署名代理审判员,不再频繁外出送达。我开始学习电子送达,使用微信与当事人沟通,在法官助理处署名,协助员额法官办理审判事宜,积累更丰富的工作经验。

 

 

大浪淘沙 在历练中沉淀

 

 2019年2月,我由民二庭调入了屏襄门法庭,一边继续从事着法官助理的工作,一边为法官遴选做准备。


微信图片_20221123091248.jpg


2019年10月,经人大任命,我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审判员,进入定中门法庭工作。面对零经验的书记员和大批量案件同时涌入,好强的我一时陷入兵荒马乱。好在有前期书记员、代理审判员、法官助理的工作经验做底气,才令我找回一丝从容。书记员非法学专业、零经验,那就一点点地教、一点点磨合;审判庭不够用,那就多庭前调解、少开庭;新类型案件不熟悉,那就多旁听、多学习、多讨论;家事纠纷、邻里纠纷当事人矛盾大、多数不懂法,那就用心聆听、耐心解释、上门服务、灵活调解……看着积怨已深的邻里握手言和、年迈的老人老有所养、年幼的孩子展露笑颜,虽然颈椎、腰椎出现劳损,头发也日渐稀疏,但我的内心却归于宁静,这是我要的生活。即使偶尔吐槽,却也依然热爱这份工作,它让我实现了人生价值。

 

 

心怀感恩 在关怀中成长

 

一路走来,皆是关怀。无论是和蔼可亲、知人善用的领导,还是朝夕相处、以诚相待的同事,亦或是亲密无间、风雨同舟的书记员,都给予了我无限关怀,我深刻热爱着樊城区法院这个大家庭。今年,我敬爱的两位领导退休了,我无比不舍,却也满心祝福。今年,我在领导的关怀和同志们的信任下得到了提拔,我有些忐忑,却也充满斗志。

 截止今年,我在樊城区法院工作已满十年了。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却足以让一名少女成长为一名母亲,足以让一位法院新兵成长为法院的中坚力量。已走过的十年,成就了如今的我,愿下一个十年,成就更好的我。

 微信图片_2022112309125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