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法院这十年|傲然挺立 无悔初心
傲然挺立,无悔初心
大学时期我选择了法学专业,那时起,一颗种子便在我心中埋下,破土生长,亦愈发郁郁葱葱。
2019年,我通过法官遴选,如愿成为一名员额法官。回想这些年来的经历,有欣喜,有感动,有酸甜苦辣,有沟壑坎坷,曾萌生退意,却依然坚守,但若要谈感受,我觉得应当是“无悔初心”。
一、追梦
2012年的春天,毕业季。当身边的同学都在忙着找工作、投简历的时候,我在复习备战省考,法学专业的我只有一个想法:成为一名法官。初生牛犊不怕虎,第一次报考,我选择的是武汉一家基层法院的初任法官岗位,四百多人竞争一个岗位,让我真正见识到了什么叫做惨烈。虽然当年考了一个很不错的成绩,却依然不出意料地落榜了。为了避免一毕业就失业,我应聘到山西一家国有煤炭企业,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备考。2013年春,省考开始后,我又一次选择报考初任法官岗位,目标换成了襄阳市樊城区法院。也许是天意注定要留在襄阳,这一次,我和女友同时上岸。
2013年10月,我正式成为了樊城区法院的一员。报到后,被分配到民四庭,从书记员干起。初到法院,内心既激动又紧张,激动是因为经过不懈努力,终于离成为法官的愿望又进了一步;紧张是因为换了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一切都得从头学起,大学四年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似乎远远不够用,也不会用。有幸,在民四庭遇到了两位有耐心、有爱心的老庭长、好老师——衡光毅、董红。衡庭长无论开庭还是与当事人沟通都是四平八稳、不偏不倚,董庭长耐心细致、注重细节。从案件如何送达、到跟当事人怎样沟通,从怎样完成庭审记录,归纳总结各方当事人意见,到起草裁判文书,提炼归纳案件焦点,增强裁判说理,两位老师事无巨细,耐心指导,从未批评责骂,给了我莫大的鼓舞。至今,我仍记得起草第一份判决书时,董庭长教我的方法:首先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从内心的正义出发,探求案件的真相。
在民四庭工作的五个月里,我每天都在争分夺秒,一边恶补法律知识,一边辅助办理民事案件。记得当时协助办结的第一起案件是一个快递大叔送错货物的案件。接待快递大叔时,快递大叔说一个月就挣个两千多块,送错了一箱货,还要倒赔货主一千多,基本上一个月都白干了,显得十分焦急,希望法院帮他追回这箱货。联系被告,也就是收货人后,收货人表示自己人在外地,家里没人,要回来的话希望快递员承担往返费用。了解双方诉求后,我反复跟被告释法明理,告知其不退还货物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经过多次沟通,被告联系家里的亲属主动将货物退还给了快递大叔,该案就此了结。在法院众多的案件中,一千多不算是多大的标的,但对于快递大叔来说,这一千多的货物,却可能关乎生存,我至今难以忘记快递大叔当时来撤诉时他那感激的眼神。
二、彷徨
2014年初,根据院领导安排,我被调到院办公室,开始了长达四年的研究室工作。在业务庭,我们面对的是一桩桩具体的案件,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尚能应付;到了研究室后,我主要负责全院宣传、调研等文字材料工作,对于一个从没接触过文秘工作的我来说,这完全是一项新的挑战。写材料的辛酸可能只有写材料的人能理解。好在当时的办公室主任彭辉给了我莫大的鼓励,跟着彭主任,我逐渐从一个材料门外汉成长为樊城区法院的“笔杆子”。这样说应该不算自夸,因为当年七、八月份彭主任调至业务庭变为彭庭长后,全院就剩下我这一个材料人,肩上的压力从此陡增。但在院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我的文字功底也逐渐成熟,起草的宣传稿件时常在襄阳晚报、襄阳日报等报纸上刊载,也偶尔能在人民法院报上发表一个豆腐块文章,所起草的一篇关于民间借贷的调研报告也有幸被中央办公厅转载。2014年年底考核,我院的宣传调研工作排名位于全市前三。
2015年,对我来说,有两件重要的事发生了,这一年司法改革正式开始,这一年我的女儿出生了。女儿出生后,家庭负担更重了。而我,一边要忙于工作,一边又要照顾家人。为了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经常在家人睡着后,独自在阳台加班写稿。家庭的重担,工作的压力,最终报复到我自己的健康上面。2016年下半年的一天,突然一阵心绞痛袭来,伴随着强烈的干呕,到医院检查才发现,我的心脏出了问题。为此,我病休了一个星期。司法改革,襄阳是首批试点单位,根据上级法院的意见要采取人员分类管理,办公室人员将作为行政人员管理。不同类型的人员如何流动,身份如何转换,没有明确意见。我注定要定型为写材料的吗?当时QQ群里时不时传出一些法院从事调研工作人员的跳槽信息,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我该何去何从,内心很矛盾。
2017年3月,我面临了工作的选择,一边是疲累的法院工作,一边是有更大上升空间的组织部门,我第一次对自己的初心开始动摇,我同意了。借调在区委组织部工作的一年里,我还是在研究室写材料,但更多偏向于办文办会、沟通协调、总结迎检,更加注重宏观政策的把握,注重上级任务的督办落实。因为表现突出,年底部领导征求我的意见,打算正式把我调至组织部。一想到以后可能再也无法从事法律工作了,再也无法从一个个案件中体会到妥善解决纠纷后的满足感、获得感,内心便十分不舍。思量再三,我又决定回到法院。
三、回归
2018年,轰轰烈烈的扫黑除恶工作正式拉开帷幕,区委决定成立扫黑办。根据院领导的委派,我作为法院代表到扫黑办工作。在这里的6个月,我参与了樊城区扫黑除恶的各项工作,宣传发动、线索排查、案件督办、宣传报道,参与“4·20”“5·9”等重大涉黑涉恶案件的分析研判,为涉黑涉恶案件的办理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为迎接督导组的检查,与区政法委、公安局、检察院、司法局的同志们一道通宵达旦加班,准备迎检材料,核查举报线索。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樊城区打掉了3个涉黑涉恶团伙,一系列多年没有得到处理的刑事案件纷纷进入实质性侦查阶段,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2019年,我入额了,正式成为一名法官。走上岗位的第一站,我来到牛首法庭。乡镇发生的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案,邻里纠纷、兄弟矛盾、赡养纠纷、小额借贷、离婚纠纷等等。村民们大多认为有理就要“声高”,常常出现在法庭大吼大叫,高声指责对方的现象。解决群众的矛盾,就要用群众的语言,我逐渐练就了用大白话给群众分析法律规定的本领,学会了与当事人拉家常,化解当事人之间的心结。
曾遇到这样一起农村宅基地纠纷,两兄弟争夺一块宅基地,经历了数次庭审,数次上访,均未能解决。为了彻底化解矛盾,我与镇政府的干部一道,多次到村里勘察现场,与当事人聊家常、聊过往,探清了问题的根源。早些年,家里老人让老二顶岗上班有了工作,使老二由农业户口变成了商品粮户口。小时候老二不慎弄伤老大一只眼睛,老大因残疾错过了招工,只得终生务农,两兄弟之间便开始有了隔阂。老人生前以老大的名义在村里申请了一块宅基地,利用宅基地的一半盖了三间平房,并在死后将房屋交给老二继承,这进一步加深了两兄弟的矛盾。
最终,我与村委会、镇政府工作人员一起商议了解决方案:因宅基地是以老大的名义申请的,剩下一半宅基地就由老大使用,并由村委会给老大出具证明。在跟兄弟俩做了充足的思想工作后,双方均接受这一意见,一起长达十多年的纠纷得以化解。事后,当事人专门来到法庭表示感谢。
法庭工作的一年中,我深刻的感觉到一个个案件,不管多小的纠纷,背后都是一份份沉甸甸的责任,只要我们多想想办法,多做做工作,就能化解群众多年的心病,定分止争,何乐而不为呢?
刘傲然法官工作照
继续前行
2021年1月,我回到院机关,在民二庭主持工作。摊子大了,责任也更重了,承办的案件也更加多样化,破产、公司、股权、合伙、建设工程等等,法律关系更复杂,标的额也更大。营商环境、教育整顿、拉练整改、支部建设等各类工作有增无减,加班成为了常态。繁重的工作让我感到疲惫,偶尔也会有沮丧,但从未敢忘记法官的责任,再苦再难也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案件,当事人的一声感谢便是我最大的欣慰。能尽我之所能,用我之所学,为群众主持公道,惩恶扬善,发扬正义,不就是把梦想照进了现实吗?
“若有青春可感怀,愿与法治共白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员额法官,我深知自己的责任,唯有不断学习,认真对待每一位群众,办好每一件案件,才能维护法律的权威,传递法律的温度!
最后,我想感谢这十年来,每一个帮助我的同事、爱护我的领导,没有樊城区法院大家庭的培养,我的理想便不可能实现!借这个机会,我也想对家人说句心里话,谢谢这十年的默默支持、陪伴与理解!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