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法院这十年丨一朵默默无闻的“小花蕊”

2022-11-17 17:50
来源: 原创
作者: 万蕊

我在法院这十年丨一朵默默无闻的“小花蕊”

 

    初入法院 这里温暖如家

 

微信图片_20221122175033.jpg

2013年我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樊城区法院这个大家庭。那时的我初为人母,拖家带口从外地来到襄阳,举目无亲。报到第一天,意外收到一份暖心大礼包——院里安排的一间过渡宿舍,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

初来乍到,就感受到这份温暖,心里充满感动的同时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加倍努力工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这份关心。

 

    走上审判台 践行司法为民

 

2014年5月,我被任命为代理审判员,在民二庭办理侵权案件。那时,我所撰写的每一份判决书都要送交到庭长手中审核,办理的每一起争议较大案件都由庭长主持庭审,这给我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

 

时至今日,我依然清晰记得庭长不厌其烦一遍遍逐字逐句地帮我修改把关的神情,还记得他在法庭上“刨根问底”的执着,更记得他带着我走访当事人的情景。在这耳濡目染的影响下,我不仅学到了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还学到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理念,更学到了办案子不怕麻烦、全力以赴的工作原则。后来我学着庭长的样子,把这份态度、这种理念和原则带到自己办理的每一个案子中,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两位七旬老人为争菜地打掉牙齿的案子。这个案子标的额不大,但争议很大,矛盾很深,为了查清案情,我不能满足于坐堂问案,必须到案发现场,针对双方的说法,仔细查看案件细节,结合证据形成内心确认。最终,在准确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上依法作出裁判,双方均服判息诉。

 

    入法官员额 担起沉甸甸的责任


微信图片_20221122175040.jpg


2015年底,湖北省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拉开帷幕。2016年1月,我通过层层考核,被遴选为我院第一批员额法官。光荣的使命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的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让法官手中的权力更大了,裁判文书不再需要领导审批。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放权,我心中有些忐忑,办理案件更加认真谨慎了。为了使案件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取得最好的处理效果,我上下求索,查阅资料、请教讨论成为家常便饭,不知不觉间,成长速度也明显加快了。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办理的九零后小伙赴西藏旅游被撞伤,导致精神失常一案。因存在因果关系难以认定,且事发后双方已办理公证协议并履行完毕等事实及法律上的障碍,我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与合议庭成员反复研究、讨论,打破常规思路,深挖案件细节,找到一个既符合法律规定,也能使当事人权益得到有效救济的处理方案,取得了很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领取赔偿款的那天,小伙母亲特意送来锦旗表达感谢。

 

    参与扫黑除恶 锤炼过硬本领

 

2018年1月,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轰轰烈烈的开始了。同年10月,我调入刑庭,开始学习办理刑事案件。面对这个相对陌生的领域,我有点底气不足。但我没有退缩,而是在领导的悉心指导和同事们的热心帮助下快速成长。适逢专业法官会议制度开始推行,每周召开一次的专业法官会议,是我学习、提高业务能力的重要场所。各种疑难、复杂案件在这里研讨,各种观点在这里碰撞,许多困惑在这里化解,“革命友谊”也在这里进一步加深。随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向前推进,案件开始相继进入法院。

 

2019年9月,我承办了郭兴德等人恶势力团伙一案,该团伙长期在社会上放贷,并以暴力、威胁手段催收,为非作歹、欺压百姓,实施了多起违法犯罪活动,群众反映强烈。为了依法惩处这个恶势力团伙,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我在院领导及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下,连续数月加班加点,严把事实关、证据关,严格按照程序依法推进案件进展,并通过反复研究、讨论,准确定罪量刑,使得该案处理取得了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得到了广泛认可。

 

十年光阴,不过弹指一挥间。回首来时路,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和蜕变,更有幸见证了祖国的法治事业不断向前推进。身在其中,我倍感自豪。涓涓细流汇成海,点点纤尘积就山。我愿做法治事业的一滴水,与全国12万法官一道,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为祖国蓬勃发展的法治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让司法公正像阳光一样照耀到每一个当事人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