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樊城区法院携手樊城区工商联、区人社局共同举办“学法守法用法,护航民企发展”专题培训会。樊城区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负责人吴文进受邀为民营企业家授课,针对买卖合同法律风险及防范进行深度解析,为参会者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买卖合同法律实务课程。
聚焦问题:以数据为鉴,析症结谋良策
“买卖合同是市场交易的基石,但纠纷频发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隐忧。”吴文进法官开篇以数据切入,指出近三年法院审结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数量及标的额呈持续上升态势,涉企案件占比超过五成。究其原因,既有经济波动导致企业现金流紧张,进而引发的赊购违约问题,也暴露出部分市场主体法律意识淡薄、合同条款制定粗疏、履约随意性大等深层次问题。
在长达一小时的授课中,吴文进法官结合民法典相关规定和自身丰富的审判经验,用翔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深入剖析了买卖合同中常见的法律风险点,将原本晦涩的法律条文转化为更为通俗易懂、贴近实际的风险提示与案例解析。
破局之道:从“事后补救”转向“事前预防”
讲座结束后,吴文进法官对在场企业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地解答。针对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合同文本精细化,签署书面合同,明确交易主体,并完善价款、质量、违约责任等核心条款的约定。
二是及时检验货物质量,留存相关记录,以便在发现问题时能够及时提出异议。结合诉讼时效的规定,完善定期催收管理制度,及时催告交易对方,确保时效利益不受损害。
三是履约管理动态化,对于持续性交易,应采用“定期对账+双签确认”的方式,确保交易过程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法企同行:司法服务延伸“最后一公里”
“这次培训既有宏观数据,又有典型案例的剖析,还提供了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对我们帮助很大!”参会企业家纷纷表示,此次培训不仅指出了民营企业在签订买卖合同时的常见问题,还通过典型案例还原了风险场景,并给出了可落地的风险防控方案。
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沃土,而法治保障则是这片沃土最坚实的根基。樊城区法院将进一步优化司法服务流程,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法治成为企业发展的“定心丸”,为樊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司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