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法官,谢谢你们!刚刚我们商量好了,我这两天就去接女儿来我这边。”电话那头的赵某激动地向执行干警传达着自己的心情。
“误会可算解开了,幸好有你们法院的耐心解释,现在孩子的母亲已经撤回执行请求了,我心里也好受多了。”被执行人钱某在结案之后向执行干警说道。
如此和谐的情景,让执行干警李涌泉感慨万分。
赵某(女)与钱某(男)婚后育有一女,因感情不和而离婚,双方在法院主持下达成和解协议:女儿跟随父亲钱某生活,母亲赵某可按时探望,每年暑假女儿有一个月时间随赵某一起生活。但是今年暑假,在赵某想接女儿到自己身边时,钱某却以女儿需要上暑期培训班且课时较长为由,无法按时将孩子送去与赵某生活,无奈之下,赵某遂向樊城区法院申请执行。
“李法官,我真的很想看看女儿,明明调解得时候说的好好的,为什么现在又变卦了,我不想见他,只想见我的女儿!”赵某在电话中用带有哭腔的声音向执行干警道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
“我给女儿报班有错吗!是为了让女儿好好学习,怎么就变成我不让她看女儿了,这不是胡扯吗?”钱某生气地反驳道。
执行干警李涌泉接到案件后,详细了解了该案的情况。原来钱某每个暑假都会给女儿报兴趣培训班,赵某认为钱某故意“使绊子”,目的就是阻止赵某将女儿接走。后来,双方在电话沟通中更是爆发了激烈的争吵,钱某也将赵某微信拉黑。
孩子不是冷冰冰的执行物品,简单粗暴的执行很可能让双方当事人的关系继续恶化,进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考虑到探望权执行的特殊性,执行干警决定用更温和的方式来处理案件,尽可能地化解双方矛盾。
围绕双方争议的焦点“培训班”,执行干警决定前往孩子所在的幼儿园和兴趣培训班了解情况。调查过程中,幼儿园院长表示钱某对孩子很好,每天按时接送,而且孩子在班上的表现很好,也很喜欢她的爸爸。另一方面,钱某给孩子报的兴趣培训班也确有其事,课时上并没有欺骗赵某。
执行干警将调查到的情况如实告诉了赵某。些许沉默后,赵某向执行干警表示愿意重新和钱某进行协商。经钱某同意,执行干警组织双方进行线上语音调解。
“父爱和母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一不可。两个人虽然已经分离,但不能因此耽误了孩子,为什么不将时间和金钱放到孩子身上?你们双方都说为了孩子,但是又有哪个是真的为了孩子想过?现在误会已经解开……”执行干警在电话中,从“法理”和“情理”角度开展释法说理。
“我只想看看孩子,如果钱某真的有你们说的那么好,我可以接受孩子上完培训班,再接孩子,这个时间也可以协商。”听到这儿赵某开口说道。
“法官说得对,我们应该多关心女儿。你微信我拉回来了,我们协商解决吧。”钱某的表态紧随其后。
双方态度的转变让执行干警觉得,自己长达半个月的努力没有白费。最终,双方在电话中达成了新的和解。赵某同意女儿在培训班结束后,再协商时间,钱某做出承诺,女儿在培训班结束之后的假期内和母亲一起生活,在假期结束的一周前送回,同时赵某向法院提交了撤销申请。
母爱深似海,父爱重如山。家事案件的执行,“执”的是法理,“行”的是情感,只有情法结合,“执”方可“行”,愿天下所有的未成年人都能健康平安快乐地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