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樊城区法院柿铺法庭深入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审判机制,推动房地产纠纷案件审理提速增效,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基层社会治理。2023年以来,受理房屋买卖合同、租赁合同、物业服务合同等纠纷案件1308件,涵盖房地产企业60余家,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一、聚焦专业审判,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深化专业审判改革,建立房地产纠纷案件专审快审工作机制,组建“4+1+4”专业化审判团队,配齐配强审判力量。遵循“速送达、速审理、速判决”的工作模式,对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依法适用简易及小额诉讼程序,打造案件审理的“快车道”。加强对新类型案件、疑难复杂案件、敏感性案件、系列诉讼案件研判分析,统筹推进关联案件协调处理,确保裁判思路、裁判尺度统一协调。建立类案示范审理机制,通过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案件作为示范案件进行精细化审理,形成判例或者调解方案,充分发挥示范案例引领作用,带动批量案件高效化解。
二、聚焦实质解纷,推动审判效果升级
构建“审判团队+全流程调解”工作模式,审判团队综合运用现场勘验、上门走访、就地化解等方式,有效提升调解效果。推出“四个优先”原则,对涉企纠纷优先调解、优先协调保全、优先审理、优先裁判。2023年以来,共调解房地产纠纷案件705件,调撤率达53.9%。其中,2024年第一季度,结案199件,调撤141件,调撤率70.85%,无一件超长期未结案件。在涉及某商圈“房屋回购”系列案件中,为维护地区经济稳定,法庭积极向区政府汇报,组织100余户业主与企业面对面沟通交流10余次,用心用情开展调解工作,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在维护业主切身利益的同时,也保障了企业的平稳运营。
三、聚焦资源整合,提升服务大局实效
加强府院联动,参加区委、区政府“保交楼”工作专班,合理推进问题楼盘妥善处置,主动向区委、区政府汇报,积极与住建部门沟通协商化解方案,耐心做好案涉群众的释法明理工作,诉前妥善化解某房地产公司延期交房引发的案件703件,获得一致好评。针对老旧小区电梯加装难问题,联合襄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樊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柿铺街道办事处、柿铺东社区及电梯安装公司等部门召开协调会,取得良好效果。2023年以来,全年参与街道办事处综治会议6次,依托汉江街道办事处综治中心建立巡回审判点,依托高庄社区及杜甫巷社区建立法官工作室,与柿铺街道办事处联合创建襄阳三川众创城智慧产业园法官工作室,深入推进“法官+街道办”“法官+社区”等活动,不断延伸司法服务。
四、聚焦源头防范,护航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常态化开展“百名法官进百企”活动,为15家企业提供“一企一策”定制化法律服务,开展法治讲堂、法治夜校、巡回审判等法治宣传活动22次,收集意见建议50余条。深入开展房地产纠纷案件专题调研,梳理分析近3年房地产纠纷案件300件,形成专项诉源治理调研报告,总结五大方面突出问题,提出六项可行性解决措施和方案。充分发挥司法建议的源头预防作用,主动融入社会治理。紧盯社会治理突出问题,认真落实最高人民法院“一号司法建议”要求,向房地产企业、物业服务公司发送司法建议10份,助力提升房地产公司内部管理,改善物业服务水平,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定期发布典型案例,增强企业诚信意识、风险意识。
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是综合性与专业性并重的人民法庭,柿铺法庭将继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抓前端、治未病”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为指导,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推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更好地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推动人民法庭工作实现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