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局来了一群年轻人

2025-09-23 11:12
来源: 夏 鸣(审管办)
    浏览: 282

如同一列稳健前行的列车注入了蓬勃而强劲的新动力,樊城区法院执行局来了一群年轻人。看着一张张稚嫩的脸,大家心里都嘀咕,他们能行吗?

 

突击行动:锋芒初试

没多久,他们就迎来了第一次考验——集中执行行动。

凌晨六点,天还未亮,执行局已是灯火通明。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刚踏出校门就进入法院,案子还没办几件,就要“真刀真枪”地去抓被执行人,心里既紧张又兴奋。

他被分到了一件棘手的骨头案,被执行人躲了五年一直难寻踪迹,直到申请人提供了新线索。一路上,他不停地摩挲着手里的案卷,嘴里反复念叨,“我见到被执行人我要说什么?他要是不配合怎么办?”

前面开车的老执行员安慰他,“你紧张什么,现在最紧张的应该是被执行人,要是有什么问题,我们都在你身后呢!”听着老前辈沉稳而有力的话语,他开始平静下来。

到了被执行人住所,却发现大门虚掩,屋内空无一人。就在这时,他敏锐地注意到,拐角处有个骑电动车的人正鬼鬼祟祟地朝这边望,他一眼就认出那是他们要找的被执行人,便大喊被执行人的名字,被执行人见状骑车掉头就走。他一个箭步冲上前,在坑洼的乡间小路上紧追不舍。 被执行人的电动车在颠簸中速度受限,他却越跑越快,看准时机果断上前将对方控制住,最终在同事配合下将其带上了警车。

回程路上,看着车窗上的倒影,他感觉已经突破了那个最初手足无措的自己。

——那一刻,他跑过的不仅是坑洼小路,更是从青涩到担当的成长之路。


强制腾退:临危不惧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三辆警车已停在腾退现场。执行干警率先向租户表明身份并告知来意,法警随即展开警戒线、疏散群众,搬运工人开始将房间里的物品逐一打包装箱,公证人员对物品严谨核对、登记造册,一切都井然有序。

突然,一声嘶吼打了破节奏:“你们凭什么腾我的房子!”被执行人猛地从人群外围闯入执行现场,用身体阻挡搬运通道。路边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讨论声也越来越大。这时,被执行人向一旁的申请人冲过去,试图大打出手,场面瞬间升级。

就在这危急时刻,他毫不犹豫地疾步上前,从侧后方一把拦住被执行人,双臂果断锁住对方动作,将其带离冲突中心。被执行人仍然激烈反抗,并口出恶言,但他始终用身体阻隔开双方,并对被执行人说:“请你保持冷静,配合我们工作!如果您对我们的执行有异议,可以通过合法途径解决,恶意阻挠执行只会让问题更复杂。”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在他的耐心劝说和果断处置下,被执行人逐渐安静下来,慢慢不再抵抗。

背后,工人们有序地搬运着一箱箱物品……

——冷静,是最好的盾牌;专业,是最强的力量。


接待室里:温情破冰

周三下午,她接待了一起探望权执行案件的当事人。赵女士与她的前夫相继来到执行局,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说到情绪激动时,赵女士突然拍案而起:“法律文书写得明明白白的,你为什么不履行!”对方立即反驳:“你之前每次都比约定的时间晚送回孩子,甚至耽误孩子课程,你自己没错吗?”

接待大厅目光瞬间聚焦过来,只见她不慌不忙,分别看向两人,语气平稳地说:“两位先坐下,我们今天来是解决问题的,不是发泄情绪的。”赵女士轻哼一声,说道:“你一个年轻人懂什么!还没成家吧?说了你也不明白!”

她耐心回答:“我虽然年轻,但理解您二位对孩子的感情,刚才双方提到的问题也都确实存在,对吗?”这句话让赵女士顿时语塞。见状,她趁势说:“你们都是孩子最亲的人,不要因为你们的争吵影响孩子的成长,既然选择坐下来谈,说明就愿意解决问题,双方各退一步,共同协商一个明确、可行的探望方案,这才是真正为孩子着想……”

赵女士语气软了下来:“法官,之前是我的问题,这次我保证准时给孩子送回去。”对方也不再咄咄逼人,表示会全力配合法院的执行,让赵女士探望孩子。

离开时,赵女士拉着她的手不好意思地说道“法官,刚才是我太着急了,别看您年轻,办事倒是很老到!”

——司法的温度,不在于年龄,而在于理解与共情。

 

褪去笔挺的制服,这群年轻人除了专业沉稳之外的那份青春神采依然生动可见。

有的办公桌上,厚厚的卷宗旁边摆着一个个手办,其中最显眼的还是穿着法袍的獬豸,仿佛守护着司法的庄严;有的机械键盘闪烁着七彩流光,清脆的敲击声像奏响了司法与青春的交响曲;有的电脑旁放着一盆形状怪异却生机勃勃的多肉,她笑着说“每天看着这些绿色植物,整理卷宗时心情也能放松不少。”

这些曾经与严肃办公环境格格不入的小物件,如今却为执行局注入别样的生机。正是这份蓬勃的朝气,让年轻干警们在严谨的司法工作中,依然葆有对生活的热爱,他们正用青春的色彩装点着崇高的法治事业。

青春与法治,本就可以如此相得益彰;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让正义既有力度,也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