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建议:法治建设中的“治未病”良方

2024-10-25 09:50
来源: 刘 前(审管办)
    浏览: 114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对于樊城区法院而言,践行和落实好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强化司法建议工作正是题中应有之义。

在审判实践中,法官经常会遇到一些反复出现、难以根治的社会问题,如物业服务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信贷业务问题等,这些问题虽然表现形式各异,但背后都隐藏着深层次的社会治理问题和管理漏洞。

解决案件是“治标”,深入探究案件背后的社会问题才能“治本”。因此,在办理案件时,法官不仅要准确适用法律、公正裁决案件,更要具备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和敏锐的问题意识,透过个案发现社会治理中的普遍性问题,找准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为加强和规范物业服务监督管理,柿铺法庭前往纠纷较多的小区进行实地走访,邀请街道办、社区开展调研座谈会,全面了解物业服务基本情况、业主诉求,认真分析、梳理樊城区物业服务纠纷案件的现状和特点,找准矛盾的原因,为后续针对性提出司法建议打下坚实基础。

“写一份司法建议不比写一个判决轻松。”参与起草建议的法官焦阳说,“司法建议是更高层次的审判,我们不仅要从司法角度提出监管建议,还要了解行政监管工作的相关流程,站在被建议者的角度让建议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建议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捋顺流程、明确机制后,一份份聚焦民生福祉、贴近百姓生活、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真正“良方”被开出——

针对全区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增速明显、业主与物业矛盾加剧,区法院向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出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加强对物业公司的管理、完善物业服务投诉平台、加强法律宣传的建议,助力实质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营造和谐的社区环境;

针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多发生在KTV、电竞酒店等娱乐场所,区法院向区文化和旅游局发出加强重点领域与场所的监管、提升文化产品质量、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监管、推动跨部门协同合作的建议,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营造更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针对信用卡办理业务不规范等问题,区法院向中国农业银行襄阳分行发出完善银行信用卡申领人的身份认定程序、多渠道加强对信用卡申领人的资质审查、定期在银行内开展专项业务指导会与法律培训活动、出台内部规定加强管理等建议,规范信用卡办理业务的操作流程,保障金融资金平稳流入市场,维持良好的金融市场秩序;

......

聚焦问题、“靶向”发力。区法院凝聚部门合力,健全上下联动,形成了办案与建议同步推进、规范与激励两手并举、跟踪与反馈双向结合等工作机制。近两年,樊城区法院共发出司法建议书37份,回复率达100%。

一份份司法建议,是法院从“末端”走向“前端”,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途径。樊城区法院主动担当作为,聚焦问题“把脉问诊”、找准良方“对症下药”、集聚合力“药到病除”,不断推动司法建议工作向纵深发展,未来,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到社会治理的每一个环节,以“治未病”良方助推法治建设,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