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营经济在法治滋养下拔节生长

2025-06-30 10:01
来源: 吴 习 高 尚(审管办)
    浏览: 98

在民营经济发展的广袤田野上,法治是孕育希望的土壤,是滋养生长的雨露。樊城法院始终秉持依法平等保护的理念,聚焦市场主体需求,以润泽生机的细心、破除藩篱的决心、培植沃土的恒心,让民营经济在法治的滋养下拔节生长。

萌芽破土:法雨润物细无声

以法为雨,润泽商土。法院之于营商环境,当如春雨般以细腻温和之姿浸润其间——不似暴雨冲刷般强硬,不似骤雨突袭般仓促,而是以润物无声的姿态穿透市场主体发展的每一寸土壤。

樊城法院始终将善意文明司法理念贯穿审判全程,全面落实涉企经济影响评估,在保障合法权益的同时托举企业发展希望,让市场主体在稳定法治土壤中深扎根系,于公平环境中舒展嫩芽。

“公司账户保全已经解除了,感谢法院调和矛盾,维持了两方后续合作,更为我们争取了发展空间。”湖北某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在给法官的来电中连连感激。

因工程回款问题,湖北某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迟迟无法支付剩余货款300万余元,襄阳某电气有限公司遂诉至法院并申请财产保全。承办法官立即开展经济影响评估,在依法保全的同时积极搭建对话通道,从法律规定、长期利益及现实情况等多方面引导双方理性换位思考、综合考量,最终成功调解纠纷。

从涉企案件绿色通道、诉前鉴定,到审前调解告知书、涉企经济影响评估,再到自动履行提示、执前和解……全年审执结涉企案件超1.2万件、民商事涉企案件立案天数缩短1.54天、审理天数缩短2天的背后,是司法智慧化为点点甘霖,滋润着市场主体重新焕发出破土而出的生机。

向阳生长:暖阳破障助新枝

在市场经济的沃土中,民营企业如幼苗般向阳生长,却也难免在季节轮替中遭遇风雨洗礼、病枝缠绕。如何运用法治力量“修剪病枝”“除草纾困”,助力这些企业脱困重生,同时为优质企业铺就发展坦途?樊城法院在机制创新上进行了深度探索。

湖北某食品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因经营不善破产清算,其9.3万㎡闲置用地及厂房由资金实力雄厚、产业规划清晰的某纺织公司成功竞得,但逾期未退的租户、遗留的大型机械设备等如“藤蔓缠绕”般严重影响后续亿元纺织项目的落地。

如何让“僵尸企业”干干净净退出去,将优质企业健健康康引进来?樊城法院采取“诉讼清障+快速执行”两端发力的工作方式,如园丁般清除障碍,确保资产“零障碍”交付。

经破产管理人对逾期未退的租赁企业提起诉讼,法院适用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快速审理,明确资产权属和交付义务,砍断藤蔓扫清法律障碍。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后,法院迅速成立腾退工作组,多次实地勘察、沟通腾退事宜,对于拒不腾退的租户,出动警力30余名,在公证处见证下,将案涉资产“净地”交付,为后续亿元纺织项目“招落一体”拔除生长阻碍。

樊城法院的探索并未止步于此,从破产财产查询及处置机制,到金融纠纷多元解纷机制,再到常态化的失信预警、信用修复机制……一系列“小切口”创新机制举措,为市场主体的脱困前行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助力,让法治的阳光照亮企业发展的每一步。

沃土成林:司法培土育新苗

民营经济这片田野,每一株“幼苗”都怀揣着蓬勃的梦想。唯用司法施肥固土,以肥沃的法治土壤持续滋养,方能孕育出根系互联、硕果累累的经济生态。

“这次培训既有宏观数据,又有典型案例剖析,还提供了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对我们企业帮助很大!”在与区工商联、区人社局携手举办的“护航民企发展”专题培训会上,法官团队为在场的十几家企业“把脉问诊”,聚焦买卖合同中的法律风险进行深度解析,并提出针对性防范建议。

近年来,樊城法院聚焦辖区工业、商贸、房地产重点领域、新兴行业,深入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通过组织法官登门拜访、司法问诊、联席座谈等方式倾听企业的心声,提供精准法律服务,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此外,今年还成立了服务保障项目团队领导小组,“一对一”服务辖区招商团队,全力护航“两资三能”工程。

“企业找法”到“法送企业”,樊城法院以精准专业的司法服务,为新兴业态培育、重点项目落地、民营企业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让民营经济这片“田野”在法治的滋养下从幼苗成林到沃野千里,最终呈现出枝繁叶茂、生机盎然的繁荣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