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鉴定费省了,问题解决了,心结也都解开了。”临走时,李某微笑着连连对法官表示了感谢。
彼时,盯着家中发霉的天花板,家住樊城某小区的李某紧皱眉头,楼上邻居张某的处理态度更让其愁上加愁。
李某和张某系上下楼邻居,两家关系一直不错。2024年,李某发现自家房顶开始持续渗水,导致侧卧的墙皮起包,已经影响到正常使用。
经排查确认是楼上张某家中水管漏水、渗透所致。为此,李某多次找到张某协商,要求其赔偿因漏水问题导致的财产损失,但张某始终没有给李某一个明确的答复,无奈之下,李某将张某诉至法院,并就因漏水问题导致的财产损失申请鉴定。
“诉讼标的较小,对财产损失存在争议,双方当事人为邻里关系……”接到案件后,承办法官杜刘洋查阅卷宗并和当事人沟通,案情虽然简单,但是如果一判了之,不但不利于今后邻里相处,且鉴定时间久、费用高,无论是时间上还是金钱上,都会给当事人增加诉讼成本,损失进一步扩大,双方矛盾肯定更加激烈。
“家中漏水是大事,具体损失的确可以通过鉴定评定,但鉴定时间长、费用高,这样会在无形中扩大你们的损失,不如一起坐下来聊聊……”为了能让双方在损失和投入最少的前提下解决矛盾,杜刘洋耐心地进行劝解,希望双方能够协商处理。
“我也不想房子漏水,摊上这事我也糟心得很。李某想鉴定,又想要损失赔偿,我自己也要修房子,这样下来我负担大得很!我不同意鉴定及赔偿!”张某说道。
“不鉴定怎么确认损失,你又不积极解决问题,我只能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我的权益。”李某急忙说道。
“漏水了,我的生活也很不方便,我也能理解你,我找了装修团队,你的房子我也可以给你修复,但是鉴定及赔偿,我还是不同意。”张某答道。
“大家都是楼上楼下的邻居关系,漏水这件事谁也不想发生,眼下,我们更重要的是解决漏水这个问题,让生活回归正常。张某联系了装修团队,既能处理好漏水根源,也承诺修复你的墙面,看看能不能以和为贵,尽快解决眼下的问题?”面对即将争吵的二人,杜刘洋赶紧站出来分析问题,缓和矛盾。
“行,他既然说维修,我也不用鉴定了,最终目的也是让他早点处理漏水问题。”面对法官的劝解,李某最终同意了张某的解决方案。
俗话说,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关系向来是生活中重要的人际关系,法院的审判不是简单机械地‘坐堂’,多打个电话、多跑次腿,就能解决很多问题。”杜刘洋说道,“司法公信力不仅体现在法槌落下的瞬间,还体现在法庭外的耐心劝解中。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做实调解工作,让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成色更足、底色更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