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樊城区法院以家事审判庭为阵地,积极探索和实践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新路径,以“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强调“审教结合”,做好“庭外功夫”,以对案涉未成年人进行心理疏导,开展家事回访、法治宣传教育,强化家庭教育令与司法建议书适用等方式主动延伸司法服务触角,努力使未成年人得到特殊、优先、全面的保护。
“法”润童心 打造法治“种子”的“孵化仓”
“小朋友们知不知道法袍、法徽与法槌是什么呀?有什么作用呢?”
6月14日,襄阳孔明灯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走进樊城区法院,在法官带领下参观了城区法庭,开启了人生第一次“沉浸式”司法体验。
从法官的讲解中,小朋友们了解了法官、书记员、法警等不同角色的不同职责与作用,以及法袍、法徽与法槌的功能与用途。
他们穿上法袍,手抚法槌,端坐审判台上,感受着法庭的庄严与肃穆,随后又体验了各种防护器械,了解法警肩上的职责与使命。
秉持“谁执法谁普法”,樊城区法院坚持普法宣传从娃娃抓起,以“送法进校园”“法院公开日”等活动为抓手,将法治“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
凝聚合力 共绘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同心圆”
6月26日,樊城区法院家事法庭向樊城区检察院未检部门推送了一起涉未成年人抚养费纠纷案件,樊城区检察院通过支持起诉的方式,帮助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未成年人追索抚养费。
小美与王某2010年登记结婚,2012年生育一子小王。由于性格不合,双方于2020年协议离婚,约定小王由小美抚养,王某每月支付2000元抚养费。但双方离婚之后,王某一直未支付抚养费,双方协商未果引发诉讼。
樊城区法院受理该起案件之后,积极践行“‘未审’+‘未检’”联动机制,从“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利益”原则出发,邀请检察机关参与到案件庭前调解过程中,法官、检察官一同给当事人释法说理,希望双方能多为孩子考虑,互谅互让达成和解。经过共同努力,双方当事人达成了初步的调解协议,小王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
目前,樊城区法院已有8件涉未成年人抚养权、抚养费等纠纷由检察院支持起诉,通过“‘未审’+‘未检’”联动机制的积极运用,法院和检察院为未成年人办实事、解难题,合力擦亮了未成年人保护品牌。
把脉开方 共筑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防火墙”
在审理一起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的刑事案件时,樊城区法院了解到案涉KTV存在招聘未成年人进行有偿陪侍并要求未成年人做一些亲昵、色情动作达到促销目的的违法行为。
考虑到被要求从事有偿陪侍的未成年人较多,案涉KTV这种违法经营模式势必严重影响社会管理秩序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樊城区法院向公安机关发出了司法建议,建议公安机关及时核查案涉KTV的相关情况,督促其及时纠正违法行为,维护社会平安稳定,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很快,公安机关便向樊城区法院回函表示感谢工作建议,将不定期对案涉KTV开展清查检查,如发现违法线索将严格依法处理。
以司法建议“小切口”,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抓前端、治未病”,樊城区法院筑起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防火墙”。
今年以来,樊城区法院积极深入社区、学校,开展法治讲堂10余次,发放宣传手册1000余册并围绕消除隐患、堵塞漏洞、完善治理等积极向有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助推社会治理。今后,樊城区法院将继续创新服务方式,持续关注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成长环境,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