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申请执行人去打工?

2025-04-09 10:29
来源: 高 尚(审管办)、陈玲玮(执行局)
    浏览: 53

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从剑拔弩张“执行双方”变成并肩劳作“工友”,是怎样一回事?

近日,樊城区法院通过善意文明执行促成一起劳务合同纠纷圆满化解,被执行人主动带领申请人“打工赚钱”,申请执行人自愿减免部分债务,这场跨越对立的双向奔赴,为“案结事了人和”写下生动注脚。

一场“破冰”的对话

彼时,陈某与赵某的劳务合同纠纷案件中,赵某因拖欠陈某8000元劳务费被申请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约定分期还款。然而,赵某按约支付前两期共计5000元后,第三期3000元却逾期未付,陈某无奈之下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

“不是故意赖账,实在是走投无路了!”在与执行干警交谈时,赵某向其吐露困境。原来,赵某此前为承接工程垫资数万元,可合作方因经营不善迟迟未结款,导致他资金链断裂。无奈之下,赵某只能辗转多个工地打零工维持生计,同时努力攒钱还款。

“但凡能凑到钱,我绝不会失信。”赵某承诺近期工地发薪后立即还款,并恳请执行干警再宽限些时间。

在案件执行过程中,法官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的态度。面对赵某的实际困境,执行干警并未简单粗暴地强制执行,而是深入了解其实际情况。

执行干警注意到,赵某前期主动履约、态度诚恳,且有明确的还款计划,让法官看到了和解的可能。若直接采取强制措施,可能会影响其务工机会,反而不利于债务清偿。于是,执行干警选择“再给一次机会”,组织双方协商,在维护申请人权益的同时,给予诚信被执行人“喘口气”的空间。

从剑拔弩张到并肩劳作

“你看我这一头白发,岁数大了没工地要了,这个钱对我来说是救命钱!”调解现场,双方刚一见面,年过六旬的陈某难掩辛酸,他坦言因年龄受限难以找到工作,指望这笔钱维系着他的基本生活。

赵某并未逃避责任,主动提出:“今天我工地发工资,就是来带您一起去领钱还款。”

面对赵某积极的还款态度,现场氛围逐渐缓和。同时针对陈某的工作困境,执行干警趁热打铁,询问赵某现在工作的工地是否招录的工人。赵某听说这一情况之后立马表示愿意帮忙,当场拨通工地负责人电话,力荐陈某入职:“陈师傅贴砖的手艺,我们工地上人都知道,能不能给个机会……”

当天下午,被执行人赵某就带着申请执行人陈某穿梭在脚手架间,带他熟悉工作环境。曾经剑拔弩张的双方,此刻成为并肩劳作的工友。

当赵某将刚领的工资如数交付给陈某,陈某也被对方的诚意打动,主动减免500元债务。赵某以行动践行“有债必还”的承诺,陈某以宽容传递“善意可抵岁月寒”的温度,将判决书冰冷数字终化作工友间的温暖托付。

正义从不是冰冷的铁律,而是带着体温的守护。案件的圆满化解,不仅兑现了判决书上的数字,更修复了被撕裂的社会关系,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法治内涵。让我们看到每一个案件背后,干警们都在用心书写公平正义的故事。

诚信立身,善意致远。愿每个执行案件都能书写这样的温暖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