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正义 奋勇前行

2014-10-31 10:02
作者: 殷然    浏览: 1707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刑一庭的殷然。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播撒正义、奋勇前行”。

金秋时节,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甜甜的香气。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来到樊城法院工作已经一年了。一年前,我走出了培养我多年的法学院,迈进了法院这个神圣的法律殿堂,完成了从一名普通的法学专业学生到一名人民法官的华丽转变。多年的梦想终于照进现实。当初自己带着对法律的好奇和懵懂踏进大学校门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如今经过了大学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的法学知识学习,法律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也将成为我一生的事业。在这七年里,我和同学们一起追寻法治的精义,探寻法治的良方;在这七年里,我们确立了做人的原则,懂得了做事的理性,看清了自由、平等、公正、民主的面孔;在这七年里,我们心底“法治天下”的理想渐渐生根,饱受法治文明滋养的心灵慢慢放射出了正义之光。法治已经成为我们的共同信仰,也是我们大学生活最特别的烙印,最宝贵的财富。毕业了,我带着母校“博文、明理、厚德、济世”的校训走上了工作的岗位。    

刚刚进入法院的我心里充满了敬畏与期待,期望自己能够早日像院里那些优秀的法官一样,身披法袍,一身正气,熟练地运用着法律来守护着“公平正义”这个法治最坚韧的磐石。这个时候,我当法官为什么似乎在我心中有了明确的答案。是为了心中那法治的理想与信念,希望能够早日肩上扛着天平,心中装着正义,惩奸除恶,做一名公正的司法裁判者。

在这一年的工作时间中,我学习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我逐渐熟悉了法官的办案流程,了解了法官的工作生活。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一个基层法官的悲哀与无奈。当我身边有很多优秀的法官,他们能为了心中的正义舍弃一切,具有对权力的傲慢,对世俗的孤高,对弱者的悲悯情怀,为社会的正义和法治默默无闻地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从心底敬佩他们,我认为他们也理应得到整个社会的尊重。可是,在日常的工作中,尽管他们是严格按照法律判决案件,只要没有达到当事人的期望,当事人不理解,法官就要约见当事人、要进行判后答疑、要进行上访案件的化解。如果遇到些没有素质胡搅蛮缠的当事人,法官还要忍受他们无理的人身攻击。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现行的司法制度对法官的保护不足,法官在缠访闹访的当事人面前,似乎已经成为弱势群体。法官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没有享受到其应有的尊严和尊重。大多数基层法官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公务员。他们的工资待遇与他们的工作强度完全不成正比。特别是近些年法院新招录的那些年轻法官。当他们的同学都已经有房有车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时,他们还正面对着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买半平方米房子的困境。当丰满的理想与骨感的现实不断发生碰撞时,我发现了法官并不像我当初想象的那样仅仅就是坐在高高的审判席上敲敲法锤那么简单,每一个法官生活的背后更多的是清贫和寂寞,是奉献和牺牲。

可是,尽管如此每一年还是有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法学毕业生甘愿进入法院工作。当我牺牲了休息的时间,翻看厚厚的法律书籍只为给被告人寻找能够从轻处罚的某项法律规定时;当我不管上班下班只要当事人双方有调解的意愿就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帮助他们做调解工作时,尽管再苦再累,受再多委屈,只要看到了被告人真诚认罪悔罪的态度,看到了达成调解的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的表情时,我的心理就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与欣慰。这种感觉是及其微妙的,是任何名利都换不来的。我似乎理解了他们的选择,也明白了我当法官为什么这个问题从我踏出校门的那一刻起就未曾改变过,只是为了心中的那份法律信仰,那份正义之心。

记得曾经有一位老法官告诉我们,法官是公平的使者、正义的化身、法律的守护神,选择了法官这个职业就等于选择了清贫寂寞,就要抛弃名利,甘愿在“寂寞的道路”上守护社会公平正义。韩非子说,“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正己方能正人,法官作为适用国家法律的“奉法者”,代表的不仅仅是公权力的威严,更是一国之正义与正气。可是,法官也是世俗中人,有时也可能在“丰满的理想”与“骨感的现实”之间徘徊、纠结,也可能在“寂寞的道路”上暗自伤神。为了保证我们的法官都能够始终信仰法律、公正司法,全社会都要为之提供必要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氛围。只有这样,法官才能勇于面对寂寞、拥抱寂寞、学会寂寞、甘于寂寞,坚定地在“寂寞的道路”上播撒正义,奋勇前行。

我选择了当法官这条“寂寞的道路”,但是我从未后悔。因为我心中有希望,我相信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上,我国的司法环境将会越来越好,对法官的保障制度也会越来越健全。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中国梦、法律梦、我的梦”都将在法官这个职业上得以实现。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