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调解211件劳动争议纠纷,护航劳动权益与营商环境双丰收

2025-08-01 10:12
来源: 张诗伊(立案庭)
    浏览: 524

近日,樊城区法院通过先行调解一揽子化解了211件劳动争议纠纷,既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又为涉诉企业纾困解难,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真正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企业关停,劳动纠纷突显

2021年,某电热公司面临即将关停的困境,其召开职代会通过了《关停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及推荐再就业安置方案》,并与216名职工签订了《终止解除劳动合同书》及补充协议,承诺向职工们支付经济补偿金、自谋职业奖励金。然而,某电热公司亏损严重,资金链濒临断裂,生产经营难以为继,未能如期履行支付义务。职工们先后到区、市两级政府反映问题,后又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但仲裁委以自谋职业的奖励金不属于劳动人事争议处理范围、被申请人系政府政策性改制企业为由决定不予受理,216名职工为维护自身权益,集体诉至樊城区法院,要求某电热公司按约支付经济补偿金、自谋职业奖励金。

先行调解,彰显司法温度

樊城区法院受理该批案件后,考虑到该案系涉及两百余名劳动者切身利益的群体性纠纷,若按常规诉讼程序审理,定会增加职工维权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为妥善化解纠纷,立案庭速裁法官决定优先采取先行调解方式,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将该批案件委托至鼎中民商事纠纷调解中心开展先行调解。

调解中心的调解员在与速裁法官会商研讨后,精准锁定案件症结,职工们的诉求明确,要求公司支付协议约定的补偿金、奖励金,公司认可补偿事项,但确无即时履行能力。针对这一情况,调解中心抽选具有丰富调解经验的调解员集中开展该批案件的调解工作。调解伊始,调解员梳理材料后发现,职工们提供证据材料不完整,可能影响后续协议效力认定。为此,速裁法官和调解员主动实地走访电热公司,深入核实情况,调取职代会记录、表决结果、公示材料、《托管运营协议》等重要证据材料,为后续调解夯实基础。

柔性解纷,筑牢和谐根基

在速裁法官的精准指导下,调解始终坚持“保障权益”与“纾困解难”并重,柔性化解僵局。一方面,调解员向职工代表充分释明,电热公司依约支付补偿金的是其法定义务,但公司现在资金困难,当前确实无力一次性向200多名职工支付经济补偿金,希望职工们能相互理解,给公司一定的缓息时间;另一方面,向电热公司负责人透彻分析,明确电热公司对职工所负的支付经济补偿金等款项的义务,拒不履行不仅面临败诉风险、强制执行,更将严重损害企业信誉。

在速裁法官的专业指导和调解员耐心细致地调解下,历时68天,211件案件成功调解。确认某电热公司应向211名职工支付《终止解除劳动合同书》及补充协议中约定的经济补偿金、自谋职业奖励金。调解中心将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批量移送回立案庭,速裁法官依法高效审查,分批次为双方当事人出具民事调解书,赋予调解协议法律强制力。至此,211件涉及重大民生和困难企业的群体性纠纷,在立案后、审理前得以圆满化解,有效避免了“一案引多案”的连锁反应,实现了以最低成本、最高效率定分止争。

211件劳动争议纠纷的成功化解,是樊城区法院积极推行立案后先行调解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更是深化多元解纷、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范例。下一步,樊城区法院将继续坚持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不断完善先行调解机制,努力寻求保护各方当事人权利的最大公约数,以更优质的司法服务为企业发展赋能,让高效、公正、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真正成为襄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内核”和“强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