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支法官队伍

2012-12-03 16:42
来源: 樊城区人民法院办公室
浏览:2598    作者: 张春华

今年1-11月,樊城区法院受理各类案件6323件,结案5426件,同比分别上升21.4%和21.5%,收结案数创历史新高,在全市基层法院中位居前列。这些数字的背后,凝聚着该院全体干警的心血和汗水,是该院向内挖掘潜力,努力提升司法公信力的生动实践。

服务大局  做企业发展的“服务员”

“服务中心工作做得不错,能够自觉把审判工作融入到区委中心工作和区社会事业、社会发展以及维护稳定工作之中,与区委各项建设同步,为建设辐射带动力强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创造了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8月中旬,区委书记邓卓海到樊城区法院调研时对区法院工作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樊城区是襄阳市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中心城区,商贸繁荣昌盛,规模企业总数达100余家。经济快速发展,司法服务和保障显得更加重要。该院8名党组成员不定期地深入辖区企业走访调研,应企业所邀担任企业的“服务员”,并公布每名法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进行24小时的“秘书式”服务,随时排查和解决矛盾纠纷。

定中门法庭副庭长胡晓波,是名符其实的实干家,在庭内人员极为紧张的情况下,他有时是审判长,有时是审判员,有时又是调解员,客串多重角色,加班加点,忘我工作,公正高效地处理了全庭的三分之二的案件,特别是在审理涉企案件中,善于开动脑筋,总结出涉企案件“四个尽量”(尽量用调解、和解的方式结案;尽量用最短的时间化解矛盾;尽量不让企业因履行债务或者其他纠纷而陷入困境;尽量帮助当事人解决危难)工作法,成了全院审理涉企案件的样版。不久前,他应用“四个尽量”工作法,成功妥善化解一起两家企业因产品质量纠纷案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60万余元,并且让双方贸易伙伴关系继续保持。

今年3月,襄阳某特色品牌餐饮业主石某与房主续签了3年房屋租赁合同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几个月来,因房屋租赁纠纷而无法正常经营的状态让他辗转难眠,如今在民四庭法官杨庆琪倾情调解下终于得到化解,石某对法官胸怀大局、助推辖区经济发展的做法表示衷心地感谢。

在审理这起租赁纠纷中,杨庆琪从审判工作层面来讲,只需依据双方合同约定及相关法律即可判决。当写完双方当事人陈述的基本事实之后,杨庆琪停笔进行了思考。他突然想到当前襄阳正在如火如荼地争创国家创业型城市,而接受转租房屋的石某所经营的餐饮是襄阳市唯一批准经营的特色品牌美食连锁店,地利和人和使生意着实红火,成为经济发展和市民创业的一个样板。现在冒然判决让其腾退房屋另觅经营场所,必然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难以达到法律、社会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杨庆琪想到这里,决定再做一下调解工作,争取让石某能继续租赁此房屋。次日,他又组织原被告协调,让他们理顺情绪,算出利益得失,找准各自的利益平衡点。经过杨庆琪的边清算边协商,三方终于达成了调解协议,即某公司与朱某再无房屋租赁合同关系,同意直接与石某签订房屋租赁合同。

据统计,该院法官今年以来共深入企业10余次,征求意见50余条,向企业发放宣传资料1200余份,开展法制讲座7场,排查经营风险8件,解决法律难题11个,提出司法建议7条,为企业减少经济损失100余万元。

为民司法  做情系群众的“贴心人”

樊城区法院在落实“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过程中,注意结合辖区实际,结合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新方法,探索新经验,出台了一系列方便群众诉讼、保证司法公正的新举措,深受广大群众的肯定和赞誉。今年以来,该院设立司法确认联系点6个,组织开展巡回审判30多次,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5次,依法为当事人缓、减、免诉讼费用20万余元,积极探索建立特困群体案件执行救助办法,为经济特别困难的执行申请人发放救助款15万余元。

柿铺法庭女庭长石小玲在审案时,把调解贯彻到诉讼的全过程,始终保持足够的热心、耐心、关心,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使当事人信服,主动配合调解,有效化解矛盾,真正解决问题。

前不久,在城区建筑工地打工的青年小李,不慎从三楼掉下摔成八级伤残,工地老板只付了1万元便撒手不管。

小李及其亲属索赔无果后,想到了寻求法院帮助。开庭时,拄着拐杖的小李面露焦虑无助的表情,在石小玲的脑中挥之不去。她仔细分析了案情:被告态度强硬,如果当庭作出判决,原告即便赢了官司,也有可能因被告拒绝履行而拿不到钱;今后申请强制执行,原告行走不便,枉费周折。于是,庭审后,她不厌其烦地做了4次调解工作,最后被告终于被说动了,从最初的推卸责任到愿意承担责任,并同意一性拿出8万元赔偿款,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

小李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一次性拿到8万元,后期治疗费用不再操心筹集了,他抹着眼泪说:“石庭长真是个好人,请允许我喊你一声‘姐’”。

还有注重调解艺术的民二庭孙娟,是审判战线上年轻的女法官之一。她在调解过程中,就像一名心理医生,正确把握当事人的“疑难杂症”,“把脉”双方争执的焦点,把焦点作为突破口,使当事人明白自己的行为在法律上所处的态势,促使他们做出正确的抉择。今年以来,她审理侵权案件70余件,很多属于疑案、难案、新型案,调解结案近50件,所判决的案件没有一件被发还改判,没有一件因裁判不公被举报和投诉。随州高某的儿子因交通事故造成腰椎滑脱、崩裂。孙娟受理此案后,利用其丰富的法律阅历和善解人意的情怀,耐心地向当事人说理释法,一番苦口婆心的感化促使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了协议,高某自愿将肇事的小货车抵偿给马某,另赔偿马某2万元现金。双方调解协议达成后,她又考虑到高某右腿残疾行动不便,每天从襄阳发往马某所居住乡镇的长途汽车仅有中午一个班次,为不耽搁其回家时间、节约额外费用开支,马不停蹄地赶到交警部门为高某办理提车交接手续后,又将高某送到汽车总站及时登上回家的汽车。

公道正派  做维护公正的“践行者”

工作中,樊城区法院结合暴露和发生的违纪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警示教育等活动,以上党课、开展正反典型大讨论等多种形式对广大法官进行反腐倡廉、业务素养、职业形象教育,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作用更好地发挥。

在樊城区法院有一群接近退休年龄而仍然默默奉献在审判执行一线的老法官。这群老法官,不徇私情,不计较得失,所办理的案件数量和质量并不逊色于年轻的法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全院干警树立了标杆,维护了司法的公正和权威。

9月13日上午,面容憔悴、年届58岁的老法官刘成富,步速缓慢地走向该院第六审判庭。遇见的同事见状,快步追上去说道:“你大病未愈,可以向院领导请假,把此案移交其他法官开庭审理啊。”

刘成富回答说:“现在案多人少,大家都在加班加点地忙碌办案,不能因此再给同事们增添额外的工作重担。”

早在2006年,刘成富因冠心病突发晕倒在工作岗位上进行过一次抢救,当时由于工作太忙,他便没有把这病当做回事。随着年龄逐年增大,又患上高血压,两种病痛给其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9月初,长期伏案工作的刘成富又因两病复发加重住进了医院,医生要求住院治疗一个月。这次,他从医院偷偷溜出来开庭,是考虑到一方当事人家居外地,若另改开庭时间会给当事人产生不必要的想法和诉累,只好强忍着病痛来组织开庭。

庭审中,当事人在刘成富的主持下严格按照庭审程序进行,节奏明快,重点突出,焦点问题经他归纳和引导很快得以查清。法庭辩论结束后,他同合议庭成员没有当庭宣判,而对双方当事人又做了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双方当事人均表示法庭调查内容详实,使复杂的法律关系变得清晰明了,双方均表示将进一步沟通协商,力争调解结案。他这股认真劲儿,连年轻的法官都佩服不已。

今年4月一天的晚上九时许,年届57岁的柿铺法庭法官马胜明与同事一起第四次来到柿铺王伙村,终于找到了起诉后就下落不明的原告王某。

感到万分惊讶的王某,没有想到法官这般敬业地找上门来,解决自己放弃、不想再找法院解决的纠纷,递茶让座热情地接待。马胜明见状立即就地办案,他循循善诱、和风细雨般的工作方式,深深地打动了王某,他向马胜明交了底:“不是不管此案了,告状的目的就是为了出气,只要对方认个错,至于赔多少钱法官说了算。”

第二天一大早,马胜明迫不及待来到办公室电话通知双方当事人到庭主持调解。由于前期工作做得充分,双方间的隔阂解除了,很快达成了被告方一次赔偿原告各项损失2万元,并当庭履行了调解协议。事后,王某要拿出部分赔偿款,请马胜明喝酒以表谢意和感动,被他婉言谢拒。

按照不成文的惯例,为法院建设奉献了25年的马胜明,也完全可以不那么准时到法院上班了。但他仍然热情不减,上班时第一个到,下班时最后一个走,今年办结民事案件75件,件件案结事了。至于退回当事人多少礼品、拒绝了多少当事人吃请、因为办案得罪了多少亲朋好友,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现在,法官的思想道德、业务素质提高了,比、学、赶、超的争先创优活动在我院蔚然成风,有效地提升了法官形象和法院威望,并且提升了司法公信度。”该院党组书记、院长田玉斌满脸自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