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营商”中“赢商”
——樊城区法院推动营商环境优化落在“点”上

2024-05-08 10:43
来源: 陈迪非、代志馨(审管办)
浏览:484   

企业需要什么?

法治化营商环境需要什么?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来,樊城区法院聚焦企业之困,关注营商之难,将平等保护、善意文明理念贯穿审判执行工作始终,坚持能动履职,营造公平透明、稳定、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解忧”

“你好,建议你可以进行诉前保全,这不仅能够来倒逼被告出现增加双方达成调解的可能性,大大缩短了诉讼周期,也为后续执行工作带来便利。”

某保险公司因公司保险销售代理人虚假销售保险产品获得代理佣金来到樊城区法院起诉,要求保险销售代理人返还佣金。

考虑到该批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且200余名被告均在外省,光送达就需耗费较长时间。对此,樊城区法院立案庭工作人员当即引导保险公司进行诉前保全。

果不其然,保全措施实施后,部分保险销售代理人主动联系法院要求调解,最终在樊城区法院联合襄阳市金融消费保护与纠纷调解中心设立的“调解工作室”和“法官工作室”努力下,诉前成功调解174件,高效率、零成本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依托多元解纷机制,樊城区法院不仅积极“走出去”,在综治中心、工业园区、特殊产业聚集地、社区等设置法官工作室,做到“有纷即调,就地解决”,还探索“诉前鉴定+诉前调解”“诉前保全+诉前调解”等机制方法,满足当下群众多元化的司法需求。

“发展”

“能否用这台全自动等离子清洗机作为保全标的物?”外地一科技公司起诉本地一光电公司按照买卖合同约定支付货款,并申请冻结光电公司银行账户。

走进生产车间,工人们来回忙碌的身影,机器吱呀运转的声音,传送带上一台台光电设备被陆续封装打包……

如何通过情理法结合,在保障外地企业权益的同时,帮助本地企业走出困境,实现“最优解”?

承办法官随即走访本地企业,发现该企业仍然在运转中,如果此时冻结其银行账户,不仅会影响公司商誉和员工工资,而且经营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后,外地企业的诉求在短期内也无法实现,更有可能阻断双方再次合作的路径,不利于提高市场活力。

现场调查后,法官认为准许本地企业的置换请求、灵活变更保全标的,才是本案的“最优解”。

正值项目建设年,如何发挥职能服务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护航企业发展,推动矛盾化解,成了樊城区法院能动履职的重中之重、

“保全置换”“活封活扣”等措施,致力于将司法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不仅积极回应民营企业对资金周转、盘活企业、促进发展的期盼,也有力维护了申请企业的合法债权。

“输氧”

樊城区作为中心城区,人口居住密集、物业服务公司众多,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居民与物业服务公司间的纠纷也随之增多。

近年来,樊城区法院共受理物业服务合同纠纷已近千件,涉及辖区大大小小的物业服务公司40余家。

如何让纠纷化解在前端,让物业服务公司发展的更好,反哺本地居民,成为法院延伸职能服务大局的重要课题之一。

司法建议这类源于案件又超越案件的治理之策为此提供了新思路。

樊城区法院认真梳理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从一沓沓案卷中抽丝剥茧,从一次次走访调研中了解需求,从一份份问卷中获知困难,最终针对物业收费标准、物业服务水平、业主自身管理等问题,从行业管理和诉源治理两方面提出了建议,制作成《司法建议书》,发给了襄阳市樊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司法建议书的背后,法院的用意不言而喻:用法治之力助力企业转变经营思路,带动行业规范化升级,服务基层社会治理。

“纾困”

“没钱”“你逼我也没办法”“再缓两天,再缓两天我一定给”这是老赖拒不履行还款义务的真实写照。

“没想到就一两万元的款项,法院都出动人力警力,现在法院执行效率太高了,感谢法官!”申请执行企业某机械化公司负责人开心地说道。

款项虽小,但每一笔未履行款项都与小微企业的经营运转息息相关,关乎小微企业的“急难愁盼”,也体现了法院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公平与决心。

“小案不小办”,樊城区法院秉持着“如我在执”的理念,不放过任何一个财产线索,全面摸排、持续追踪,奔赴百里、雷霆出击。

向抗拒执行、规避执行的失信被执行人“亮剑”,实施拘传、拘留、腾退等强制执行措施,倒逼被执行人履行生效裁判义务,“执行行动+常驻警务保障”机制,通过派遣法警常驻执行局,为强制执行提供司法警务保障,达到“上午抓人、下午履行”的良好效果,执行质效得到明显提升,今年以来,已累计执行到位16174万元。

正是一件件执行案件体现出的“这条小鱼在乎”,汇聚成了良好营商环境的汪洋大海。

“赋能”

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一环。中小微企业极具创新活力,但在面临“成长的烦恼”时又相对“脆弱”。

襄阳某家具公司是一家小微企业,在扩张发展的同时,与合作伙伴产生纠纷,被起诉要求返回货款,后因未能及时履行判决义务,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正因有了被纳入失信名单的“黑历史”,该公司一度陷入贷款融资难办、项目投标无法参与、上下游企业对其失去信任的“死胡同”……

樊城区法院获悉后,迅速核实公司履行债务情况,在其符合条件后,及时向家具公司发出了《信用修复证明书》,帮助公司摘掉了失信被执行人的帽子,成功获得银行贷款投入生产,重新“满血复活”。

一纸证明,不仅为企业重塑信用、重返市场提供了制度保障,还推动了企业被执行人由被动履行向主动履行转变,保障了守信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形成良好的信用循环。

近年来,樊城区法院共发出信用修复证明50余份,助力30多家企业脱困,法治化的营商沃土愈培愈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