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法文苑 | 以法为基,守护公平正义

2024-11-29 10:42
来源: 杨语瑄(屏襄门法庭)
浏览:90   

八月,怀揣着对法律的敬畏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我踏入了樊城区法院的大门。这是一段全新旅程的起点,阳光洒在庄严的建筑上,仿佛为我即将开启的法院工作镀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从那一刻起,我便知道,自己将在这片象征公正的土地上书写属于我的篇章。

入职后我被分配到了屏襄门法庭,一个审理侵权案件的专业化法庭。从校门踏入机关门,最初的我满心茫然与不适应。曾经校园里的理论知识,在这里似乎变得有些“水土不服”。在校园中,法律是一门庄严而神圣的学科,那些密密麻麻的法典、精彩绝伦的案例分析,无不让我对法律职业充满了向往。然而,当真正走进法院,才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巨大鸿沟。曾经在书本上熟悉的法律条文,在实际案例中变得复杂而鲜活。每一个案件都像是一个谜题,需要从纷繁复杂的证据和陈述中抽丝剥茧,寻找真相,适用恰当的法律。这不仅考验着对法律条文的理解,更考验着对社会人情、公序良俗的洞察,法庭上的程序、案件的复杂逻辑以及高强度的工作节奏,都像一座座大山压在我身上,让我有些不知所措。

但在与法官和同事们的相处中,我收获了无数的温暖与启发。他们不仅在工作中给予我耐心的指导,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司法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如同明亮的灯塔,为我照亮前行的路。耿院长每月都会雷打不动地召开工作会议,条理清晰且精准地安排法庭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同时也会认真聆听庭内每位成员的发言,凭借丰富的审判经验对庭内的疑难案件当场给出具有建设性的审判意见;每当我在法律条文的迷宫中徘徊,困惑不已时,张庭长都会以深厚的法学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将复杂的法律问题剖析得深入浅出,让我在晦涩的法理中豁然开朗;在处理堆积如山的卷宗时,经验丰富的书记员吴怡姐会教导我如何高效整理和规范书写,从中抽丝剥茧提炼关键信息,避免那些易犯的错误,会和我一起探讨案件的细节,引导我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培养我的法律思维和办案能力;当我对当事人的诉求理解出现偏差时,庭内的其他法官们会结合多年的经验为我分析,从证据的甄别到法律的适用,每一个环节都悉心指导,让我明白如何透过表象看本质。在庭内法官们的言传身教下,我就像一块干涸的海绵,快速地吸收着知识和经验,逐渐褪去初来时的青涩与懵懂,开始有能力独立应对工作中的困难与挑战,对各项工作任务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掌握,处理起来越发得心应手,逐渐变得游刃有余。

业务的熟练仅是入门之径,心态的蜕变才是成长的核心。闲暇之余读完《长安的荔枝》后,我对基层司法工作有了更为深邃的洞察与彻悟。在基层法院,我们所经手的每一个案件,无论大小,都如同那颗荔枝,承载着当事人的命运与社会的公平期望。我们的每一次判决,每一次调解,都在社会的公平正义之秤上增添砝码。以人民为中心,司法为民,不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化作了一个个鲜活的办案场景。在处理侵权责任纠纷案件时,我们需要像李善德深入岭南探寻荔枝保鲜之法那般,耐心倾听当事人的琐碎诉求,了解矛盾根源;也需要像李善德把复杂的转运计划拆解成一个个可执行的步骤告知驿站人员那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法律条文,让人民群众真正理解法律、信任司法。同时,坚守岗位,守护公平正义,在基层法院工作中更显艰难与珍贵。如同李善德在荔枝转运途中遭遇的天灾人祸,我们在司法工作中也会面临诸多考验。有当事人的不理解甚至谩骂,有外界的人情世故干扰,有疑难复杂案件带来的巨大压力。但正如李善德在困境中依然咬牙坚持,想尽办法克服万难将荔枝按时送达长安,我们也要在司法的道路上坚守初心。在面对疑难案件时,深入研究法律条文,参考类似案例,组织专家研讨,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还原真相、实现公平的细节。在面对人情干扰时,坚定地以法律为准绳,不偏不倚,让每一个判决都经得起时间和人民的检验。

在这条充满挑战的法官助理之路上,“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将是我永恒的座右铭。司法于我,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生活百态的校准仪,是人性善恶的度量衡。每一个案件都是一块磨刀石,磨砺我的专业素养;每一次当事人的倾诉都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对公平正义的理解。不啻微芒,造炬成阳,愿与万千司法同路人携手,在每一个平凡的工作日里,书写不平凡的司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