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来自被告的锦旗

2025-08-19 16:14
来源: 杨语瑄(屏襄门法庭)
    浏览: 460

2025年8月的一个清晨,樊城法院收到了一份“特殊礼物”——在一起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中承担主要责任的被告李某,委托亲属专程来到法院,将两面鲜红的锦旗郑重地交到法官刘方和书记员杨菲手中。

锦旗上,“耐心细致解忧难,律法公正暖民心”“以法为尺公正裁决,排忧解难贴心为民”的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个看似寻常的致谢场景背后,却蕴含着一段不寻常的司法故事——为何一起被告承担主要责任的案件,反而让其心服口服地送来锦旗?事情还要从五个月前那场交通事故说起......

“无从下手”的赔偿清单

时间拉回2025年3月,刚满18岁的李某驾驶电动自行车不慎撞倒行人张某,交警部门认定李某负主要责任。但面对张某提出的5.3万余元的赔偿诉求,李某和母亲却一筹莫展:“我们连‘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这些词都是第一次听说,更不知道怎么算才对。”交通事故赔偿涉及的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等项目繁杂,金额核算更是让母子俩毫无头绪,只觉得“官司”二字遥远又沉重。

“清单式”判决破困局

案件分到刘方法官手中后,李某的这份“迷茫”被她看在眼里。作为专门审理侵权纠纷的专业法官,她敏锐地察觉到双方的争议焦点在于赔偿项目的合理性和计算标准。考虑到李某刚成年且家境困难,法官第一时间组织调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释法明理,拆解赔偿项目的计算逻辑:住院伙食补助费如何按天核算,营养费的计算标准和期限如何确定,医疗费要如何核算清楚……书记员则全程跟上节奏,同步做好调解记录,梳理双方争议点,协助核对各项票据,让原本“一头雾水”的李某母子逐渐理清了头绪。

尽管最终因争议较大未能达成调解,刘方法官依然用最扎实的方式推进案件。判决书中,她将所有赔偿项目、具体金额、计算依据一条条列得清清楚楚,像一本“明明白白的账单”。李某和母亲捧着判决书,第一次看懂了“官司”里的每一笔账,心里的那块石头也落了地。判决生效后,李某毫无抵触地及时履行了义务。

小案彰显司法温度

“没想到这么小的案子,法官和书记员都这么用心!”李某母亲的一句话,道出了锦旗的由来。办理该案的屏襄门法庭,是专门审理侵权案件的专业化法庭。这里处理的案子,大多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等和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纠纷,标的或许不大,案情或许不复杂,却是老百姓心中的“大事”。就像这起案件,法官用耐心化解迷茫,书记员用细致消除疑虑,让当事人即便承担责任,也能感受到司法的公正与温度。

一面被告送来的锦旗,丈量出司法公正的刻度。樊城法院的法官们用“清单式判决”厘清责任,用“穿透式释法”消弭对立,让每一份判决书都成为法治信仰的播种机——正如锦旗上所写,唯有以法为尺、贴心为民,方能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