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樊城区法院执行干警跨越1177公里,打响了一场捍卫司法权威、为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的"执行攻坚战",以雷霆之势维护涉诉企业的合法权益,展现了执行的力度与温度。
债权执行陷僵局 被执行人遁形踪
武汉某经营部与襄阳某公司、贵州某公司票据追索权纠纷一案中,法院判决二被告需支付武汉某经营部汇票金额100万元及利息。然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两家公司仿佛"人间蒸发",执行干警章志扬多次送达《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法律文书,始终未有回应。执行干警先后对被执行人展开多轮查控,但银行账户、不动产、车辆等常规财产线索均一无所获,未发现其名下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千里追踪锁债权 纾困解难护企航
在传统查控手段难以见效后,执行干警决定另辟蹊径,从被执行人的应收账款入手,打开案件突破口。
通过与申请执行人详细梳理其与被执行人的交易细节,发现被执行人贵州某公司的经营业务多分布在贵州当地,这一细节引起执行干警的警觉:“既然被执行人在当地有稳定业务,很可能存在未结清的应收账款!”
根据申请执行人一方提供的债权线索,执行干警立即驱车跨越三省抵达贵州,摸排被执行人财产信息。经与当地法院取得联系并沟通协调后,发现被执行人在第三人企业处存在有生效法律文书确认的债权。这一线索犹如暗夜明灯,执行干警迅速对案涉第三人企业下达《履行到期债务通知书》,详细告知了该企业享有的异议权及该权利行使期限等救济途径,并对擅自向被执行人履行的法律后果及相应法律责任进行了风险提示。
刚柔相济见实效 多方协调促履行
为确保案件能够顺利执结,同时最大限度降低执行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执行干警在第三人企业接到《履行到期债务通知书》的15日后,再次联系第三人企业负责人,释明到期债务的法律规定,强调配合执行工作的重要性。同时,积极协调第三人、被执行人和申请执行人各方,确定具体还款方案,及时跟进案款到账情况。目前,第三人企业已主动将第一批30万元案款转至法院账户,剩余部分按月履行直至全部清偿,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得到了有力保障。
这场跨越鄂贵的“执行闪电战”,不仅为民营企业纾困解难,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司法为民”的庄严承诺。
未来,樊城区法院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拓宽执行思路,丰富执行措施,不断增强市场主体满意度、获得感,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让法治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