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齿轮 开始转动
“你为什么选择来樊城区法院?”
一座襄阳城,半部中国史,三千里汉江的码头要地,汇聚着南来北往的船舶与人流,孕育了兼容并蓄的独特气质。湖北原本对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地方,我老家不在湖北,也未在湖北上过学,但对襄阳深厚的文化底蕴、浓浓的烟火气息早有耳闻。身为“巡考党”,来到襄阳好像多少带着偶然,但我很幸运能拥有这样的偶然,是樊城区法院选择了我。
打小在《今日说法》熏陶下长大,我已经记不起从什么时候开始立志要成为一名法律人了,本硕期间系统的专业学习和多方岗位实习,更让我明确了人生航向——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法官。有机会扎根在襄阳这座古朴与现代并存的魅力都市,我想在这里搭建想要的生活,实现从小的理想。从法学知识的学习者和到法治事业的建设者,加入樊城区法院使我体会到圆梦的喜悦和激动,但初入职场,角色转换带来的波澜还是超出我的预想。
初尝一秒苦涩
入职的第一天,我被分到了一个陌生的部门——审管办(研究室),但没几天,工作内容尚不熟悉,工作特点已然明晰,作为综合业务部门,这里的工作总体特点就是纷繁而零碎。除了常态化的审判流程管理、司法数据统计分析与研判、典型案例编写、审委会日常工作、代表委员对接联络、“两微一端”推送宣传,各类总结发言材料撰写、各种材料报送、会晤筹备、活动对接等事项应接不暇,不仅如此,这些事务往往时间紧任务重,看着周边同事动不动就因为一个电话、一个通知忙得直转圈,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和未曾设想的工作内容让我一时间难以适从。
幸运的是,我的领导和同事们友善而包容,总是鼓励我说,新人都是这么过来的,稳住心态慢慢学就好。李院长在察觉到我在适应岗位上存在畏惧心理后,还专门抽出时间找我私下谈心,并耐心指点我,行事风格不妨果断一些,不要怕出错,错了改了事就成了。温暖且宽容的成长环境,给我注入了充足的心理能量,我逐渐从踌躇不前的畏缩中摆脱出来,将注意力集中到事务处理本身。尽管能力还比较欠缺,但办公桌上日渐堆积的各项材料和云桌面存放的各类文档都在表明,我成功度过了新人心理适应的“阵痛期”,进入了成长的“深水区”。
细品三秒回甘
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如果说“阵痛期”的关键词是“恐慌”,那么“深水区”的主旋律就是“锤炼”和“摸索”。
业务本领是干警的立身之本,我们部门的工作对办文办会、沟通协调等多方面能力都有要求,作为新人更要心存敬畏,把标准定严,把基础打牢。在部门前辈的细致指导下,我从系统学习湖北数字法院、法答网案例库等内部系统的使用方法开始,逐渐掌握了案例检索、数据统计、案件销号等日常工作技能,在协助开展案件专项检查、代表委员看法庭、普法宣传等具体工作的对接中,沟通协调能力也得到锻炼提升。但事情的发展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很快我便遇上了拦路虎——文稿撰写。
我收到的第一份文稿任务是,草拟一篇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成果的汇报文稿。尽管入职前有过申论的练习,领导也事先将相关文档打包给我熟悉工作,但两三天过去了,眼见接到同一任务的同事已经顺利完稿,我这边的进度却停留在材料的堆砌……这件事给我内心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我决心有所改变。
在那之后,我开始认真研习揣摩工作文稿的篇章体例和行文逻辑,从上级来文、工作报告、会议发言,到信息简报、微信推文,都成了我的学习资料;与此同时尝试动笔,还写不了大文章,就先从小文稿开始,写不了成段的,就从化用好词好句开始,一点一点坚持下去,渐渐地我对全院重点工作更加熟悉,也写出了一些像模像样的材料初稿来。不过搭建初稿只是片头曲,后期改稿才是重头戏,起初同事们帮我改,后边他们亲自带我上手操刀、逐段梳理、逐句打磨,结构被推倒、词句被调整就是家常便饭,有时候成文定稿跟我最初提供的那版放在一起,甚至可以说除了主题一样其他毫不相干。
被精心雕琢逐渐成形的,不仅仅是一篇篇文稿,还有文稿背后的我。面对反复修改偶尔也会心生挫败,但我早已学会使用“否定之否定就是肯定”这类金句在干中作乐;不仅如此,打磨掉表层的踌躇畏缩,我内在的干劲和斗志也被激发出来。我在工作中逐步从被动等待教导转向主动思考琢磨,不止是文稿写作,在其他事务处理中也同样如此。如在政法委组织的案件检查中,我在协调具体业务部门就问题进行核查整改时,会提前设想哪些部分可以从办案系统中查找到印证材料,而哪些需要额外补充,尽可能地给对接同事提供方便,以便推进工作进度。
有明灯相伴 以岁月为友
四个月,是蹒跚学步的四个月,更是聚沙成塔的四个月,在樊城区法院的悉心栽培下,我不仅做到在具体工作上从“无所知”到“有所为”的转变,还实现了从“看细微”到“明大义”的思想升华。
早在新入职干警座谈会中,关院长就教导我们,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每个法院人的必修课。当时的我郑重地将这句话记入笔记,之后也有意识地通过上政治夜校、学习红色经典、阅读伟人传记去补齐自身短板、增强信仰力量,但我始终对如何落地心有困惑。
直到那一天,加班结束的我跟部门同事一同缓步走过庭前台阶,时针都指向十点了,偶然回首却意外发现办公大楼里有数盏明灯还亮着,我似乎有所感悟,或许答案要在日复一日坚守岗位的平凡中去探寻。在此之后我发觉了更多令我触动的瞬间,几个同事为了准确界定利息范围就500块钱的数额反复论证,早已调离业务岗位的同事接到多年前当事人的来电依旧热忱相待……
我真切地感受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并非大话空话,而早已成为樊法人日夜践行的行动指南。作为审管办(研究室)的干警,认真撰写每一份文稿,细致审批报结的每一起案件,为审判执行工作做好服务和保障,就是讲政治,就是我们的忠诚和担当。
来到襄阳不满半年,但这里早已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汉江的烟波浩渺、路边的街角小巷都融进了我的生活,来到樊城区法院的四个月,前辈的悉心教导、自己的点滴进步我也都铭记在心。能在襄阳这样美丽的城市,做着坚守自己初心的工作,我感到无比荣幸,愿将赤心寄樊法,且以奋斗赠芳华!